top of page

端午节吃什么

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。每到端午节前夕,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和包粽子,除自家吃外,亲友之间还相互馈赠。早于东汉时,人们已习惯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间开始吃独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;吃粽子的习俗要到晋朝初年才固定在端午节,当时民间食用的粽子是用芦叶裹高粱米做成的;至唐,粽子已经成为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了。历经多朝,粽子的风味和粽馅的种类更形多样了,如明代有以艾叶浸米而成的"艾白粽",清朝宫廷用奶酪浸米一夜后煮成的"奶子粽"和乾隆年间出现的"火腿粽子",吃粽子的习俗更已远传日本、朝鲜和东南亚诸国。现代粽子的品种、花色都日益繁富,形状、用料和馅类亦按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而有所不同。
而 竹筒贮米,则竹筒饭;古人不用人食用,是拜祭或投水祭所用。
包粽子:
  粽子的材料及做法,依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。粽子据说是源于古代的一种食物,称之为「角黍」,以芦叶包上黍米煮熟而成。现今的粽子大致上是以糯米、猪肉、蛋黄等配料当做馅料,以竹叶包裹,最后以细绳捆绑成串,经过蒸煮后即成为美味可口的食物。粽子有三角、四角锥形、小宝塔形、枕头形、圆棒形等。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,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。古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,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,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。

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。苇叶叶片细长而窄,所以要用两三片重迭起来使用。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,有达二、三斤的巨型兜粽,也有小巧玲珑,长不及两寸的甜粽。就口味而言,粽子馅荤素兼具,有甜有咸。
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,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。馅料的内容,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。

 

錨點 1

黄鳝 : 百病远离
端午节时,除粽子外还必食黄鳝。端午时节的黄鳝,圆肥丰满,肉味鲜美,营养丰富,不仅味道好,而且还具有滋补功能。因此,民间有“端午黄鳝赛人参”之说。

錨點 2

茶叶蛋 : 逢凶化吉

煮茶蛋和盐水蛋吃。蛋分鸡蛋、鸭蛋、鹅蛋等。蛋壳涂上红色,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,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,意谓祝福孩子“逢凶化吉,平安无事”
 

錨點 3

大蒜蛋 : 财富增
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,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,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,供一家早餐食用。有的地方,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,早餐食大蒜、鸡蛋、烙油馍。这种食法据说可以避“五毒”,有益健康。

錨點 4

打糕 :人缘运佳

打糕,就是用艾草与糯米饭,放置在大木槽里,用长棍捶打制成的糯米糕。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,又增添节日的气氛。

錨點 5

雄黄酒 : 露营野宿至宝 
古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,雄黄是一种矿物质,把它调合在米酒中,便成了雄黄酒。因端午节临近酷暑,各种蛇虫鼠蚁类及各种病菌纷纷活跃起来,人们多趁酷暑虫疫瘟生之前,即端午节期间,于房子四周洒上雄黄酒,用以杀蛇虫鼠蚁妨犯伤害家人。


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雄黄解毒防疫的功能,加之民间传说《白蛇传》里的白蛇就是喝了雄黄酒后现出原形,所以民间都起而仿效,在端午节以菖蒲根泡雄黄酒,更会以雄黄酒给小孩擦鼻子、耳朵,或在额上写上"王"字,据说一样有驱毒的效能,这种风俗称为"画额"。因人们了解到雄黄含有致癌的物质,即使擦少量,也对人体有害,故亦已淘汰。

錨點 6
bottom of page